English

构筑福州“人才高地”的思考

2000-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作兴 我有话说

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基础在人才。造就和拥有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忠于党和国家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保证。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竞争是全面的,包括领导人才在内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面临着各种竞争和斗争的检验与考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要实践“三个代表”,就必须重视聚才、选才、育才、用才。

谁占领人才高地,谁就掌握21世纪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21世纪,将是高科技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的世纪。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新世纪生存和竞争的焦点。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主要是拼体力和经验,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是拼资金、设备和自然资源,那么在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是拼知识、智慧,人才成为关键因素和战略资源。我们要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一方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实行生产要素包括人才的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尤其要创造一个让人才留得住、干得欢的环境。

应该清醒地看到,“二战”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的快速发展,与其大量引进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的政策导向分不开。西方国家实行“技术移民”、“就学入境”等政策,凭借其经济、科技等优势,在世界更大范围内低成本地掠夺人才资源。这种人才战略,实质上是一场与发展中国家争夺未来的无硝烟的不平等战争,也是造成“东西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国与国存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国内城市之间同样如此。从历史经验看,人才聚集一次,经济就跃升一步。上海本世纪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才的一大高地。上海的第一次人才聚集高潮出现在30年代,这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和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和制造业中心;第二次出现在建国初期,使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综合性城市。上海目前各类人才达157万,名列全国第二。去年上海又出台十项人才政策,提出要“把最精华的人才留在上海”。深圳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从一个边陲小渔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聚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优秀人才。深圳建立特区之初仅有2名工程师,现已拥有高级人才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且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1999年一年,深圳就从全国引进一万多名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广州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留学人员交流会后,现在开始向海外人才“第二次招手”,并于去年出台了十多条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北京、杭州已放宽人才的户口政策,宁波市更是实行“研究生来甬找工作,往返车票报销”的特殊招数。厦门拟在“十五”期间拿出十多亿元招贤纳才。因此,人才战实际上已在全国大中城市拉开阵势。

福州市的人才资源不容乐观,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抉择。近几年,福州市为了营造人才环境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人才队伍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1)人才总量不足。我市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离人事部提出的要求差距还不小。(2)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占大多数,高级人才只占少数。(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中小学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三多,而在科技、生产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少数,法律、审计、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人才奇缺。(4)人才布局不合理。全市国有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而事业单位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一半。乡镇企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拥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数的零头,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5)更令人担忧的是福州每年向全国各高校输送6000名左右大学生,而能够分配回榕工作的却为数不多。

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福州市就必须通过政策优势来构筑人才高地,以良好政策吸引人才,以温暖环境留住人才,以真诚情感激励人才,努力把福州建设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的热土。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要以引进优秀人才和智力为重点,全方位吸纳优秀人才。引进原则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得。改变凡是所需人才,其人事关系就应隶属于自己的落后观念。特别要改革户口政策,自愿来榕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建议试行“先办户口,再找工作”,同时欢迎“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引进的人才可以在福州长期工作,也可以进行短期工作、考察、技术咨询,担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立足本地,加快培养自己的人才。厦门市已有多所市属高校,泉州已获准兴办泉州师院,莆田也在申办本科大学。福州市至今还没有一所市属本科大学,这与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相称。目前我市已确定用3至5年时间建设一所市属多学科性的本科大学,对此要集中力量,舍得花钱。在办好市属本科性大学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分期分批组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进行深造,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培养本地人才的体系。

———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目前在榕高校、科研机构在全省各地市中数量最多。然而一项调查表明,许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不是福州,而是深圳、广州、厦门等其他城市。这说明福州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其中除工资较低这一因素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连本地培养的人才都留不住,还如何谈吸引省外、海外人才?因此要解决福州市人才问题,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首先要用好现有人才,这是吸引外来人才的前提和标志。其次要进一步改革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和聘任制度,逐步建立个人自主申报、社会量化评审、单位自主聘用的新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鼓励人才智力入股、技术入股,加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力度。最后要进一步强化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完善市场功能,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